
-
科技让未来触手可及——“2019年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在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顺利举办
为了助推前沿科技融入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院企合作,由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创新创意实现平台主办,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19年9月5日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i创街如期举办。本次活动分为技术研讨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共吸引了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师生参加。技术研讨会在i创街培训厅举办。匹兹堡学院陈薇副院长在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产业格局,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匹兹堡学院作为中外联合办学的示范田,立足于先进制造领域,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积极引入多方资源,推动智能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个性化、自主型、实用性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研讨会上,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宁宁技术总监首先分享了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融入实践教学的国内外案例,并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创业等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会议现场还进行了2019年四川省大学机器人比赛Dobot专项技术培训。展览会地点位于i创街匹兹堡学院iLife智慧工坊。自创立初,iLife智慧工坊便以“科技点亮未来,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以“先进制造、创新设计、智慧机器”为重点方向,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探索、实践、创造。此次展览包含智能仓储系统、五子棋人机对弈、书法机器人、办公协作机器人和垃圾分类系统,涵盖视觉、语音、手势等多种智能模块。在展览会场,五子棋对弈机器人尤其受到师生喜爱。“这款机器人融合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机械结构等技术,很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融教于趣,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的魅力。”其余智能系统也吸引师生驻足体验,展览会现场气氛火爆。本次活动,一方面拉近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和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亲身体验到这项前沿科技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另一方面助推了智能科技与高校实践教育的紧密融合,促进了产业链、教学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匹兹堡学院将继续积极引入国内外多种优质资源,以学生为主,打造多层次、开放式、智能化的实践平台,深化产学融合、培养一流人才、成就非凡创想。(来源: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官网)
2021.09.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2019年冬季交流营暨2017级学生赴法访学活动成功举办
为促进学生对法国工程师教学模式的深入理解,体验法国风土人情并切身感受法国生活,提高法语水平,中法工程师学院在2019年寒假期间组织2017级82名本科生参加了冬季交流营活动。学院共组建五个团队,分赴法国巴黎、里昂、里尔、南特、马赛五座城市,与法国各地预科学校和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各高校进行为期2周的交流学习。 在五所中央理工大学的参观与学习中,学生了解了法国工程师学校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目标,教学、实训相穿插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企业中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着重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贴合工程实际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在巴黎路易大帝预科学校、夏普达尔预科学校、里昂乐帕克预科学校、南特克莱门索预科学校、马赛当地预科学校,学生们与法国同龄学生一同参加预科课程,同学们体验到了法国预科学校生动丰富的课堂氛围,以及开放和自主的实验课程环境,对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法两方结合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当地学生家中短期的寄宿生活中,同学们从语言、学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开展中法两方学生的深度交流,体验了法国的美食、欣赏了法国的美景、更感受了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感受了法国独特的文化和人文风情2017级学生赴法访学也是中法工程师学院近年来在学生交流方面打造的一个品牌工程——“中法国际校园营”(GlobalCampus@CentralePekin)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营活动已经持续6年开展了9次活动,活动范围也由原来的法国预科学生来访,拓展到中法预科阶段学生互派常态化交流。未来,学院国际校园营也将配合学校国际化战略布局,继续向世界各地扩展。(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官网)
2021.08.12
-
科技让未来触手可及——“2019年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顺利举办
为了助推前沿科技融入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院企合作,由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创新创意实现平台主办,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19年9月5日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i创街如期举办。本次活动分为技术研讨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共吸引了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师生参加。 技术研讨会在i创街培训厅举办。匹兹堡学院陈薇副院长在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产业格局,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匹兹堡学院作为中外联合办学的示范田,立足于先进制造领域,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积极引入多方资源,推动智能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个性化、自主型、实用性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研讨会上,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宁宁技术总监首先分享了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融入实践教学的国内外案例,并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创业等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会议现场还进行了2019年四川省大学机器人比赛Dobot专项技术培训。展览会地点位于i创街匹兹堡学院iLife智慧工坊。自创立初,iLife智慧工坊便以“科技点亮未来,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以“先进制造、创新设计、智慧机器”为重点方向,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探索、实践、创造。此次展览包含智能仓储系统、五子棋人机对弈、书法机器人、办公协作机器人和垃圾分类系统,涵盖视觉、语音、手势等多种智能模块。在展览会场,五子棋对弈机器人尤其受到师生喜爱。“这款机器人融合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机械结构等技术,很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融教于趣,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的魅力。”其余智能系统也吸引师生驻足体验,展览会现场气氛火爆。本次活动,一方面拉近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技术和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亲身体验到这项前沿科技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另一方面助推了智能科技与高校实践教育的紧密融合,促进了产业链、教学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匹兹堡学院将继续积极引入国内外多种优质资源,以学生为主,打造多层次、开放式、智能化的实践平台,深化产学融合、培养一流人才、成就非凡创想。(来源: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官网)
2021.06.16
-
-
上海理工大学汉堡国际工程学院本科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专家组复评估现场考查
4月18日至4月19日,德国ASIIN认证专家组莅临我校,对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进行现场考查。4月18日上午现场考查专家见面会在德国文化中心会议室举行。ASIIN认证专家组7位成员、校长丁晓东、副书记孙跃东、副校长田蔚风出席见面会,国际交流处、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德学院领导及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的负责人参会。丁晓东校长简要回顾了我校国际交流和专业认证的基本情况,并代表学校对专家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校党委副书记孙跃东代表学校从学校概况、教学目标、办学特色、中德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专家组主席Moeller教授说明了认证考察程序、方法和要点。专家组在两天时间里将开展包括评估三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听取专业情况汇报、与德方高校的领导及专业负责人会谈、召开教师座谈会、召开毕业和在读学生座谈会、审阅考试试卷和有关文件、考察教学基础设施和专业实验室等环节。随后,认证专家组召开各专业办学情况汇报会,并分别与三个专业的中德双方教师进行了座谈。在学生座谈和企业代表环节中,认证专家组分别和中德学院的学生、毕业生代表,中德企业相关代表进行了座谈。认证专家组还在中德学院领导及各专业中德方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学校的图书馆、学校实验中心、中德学院教学及办公楼和相关实验室,并认真审阅了考试试卷、实验报告、教学管理文件、教师编著教材、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教学资料及管理文件。4月19日下午,认证专家组在校办会议室召开了认证现场考察反馈会,学校校长丁晓东、副书记孙跃东、副校长田蔚风、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听取了反馈意见。专家组主席Moeller教授对认证专业自评报告撰写、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高度赞扬,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对本次认证工作的安排和组织表示了感谢,同时也提出了专家组的初步建议。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特尔舍尔(M. Teuscher)也做了积极回应。会后,丁校长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以及ASIIN专家组合影留念。我校中德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复评估准备工作自2016年启动,至此次迎来ASIIN认证现场考察历时二年多。此项工作得到了学校多个相关职能部处和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合影留念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官网
2021.04.18
-
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期刊与学者学术交流论坛暨主编面对面专场于11月17日在上海召开
11月17日,由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承办的为期两天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进入尾声,作为压轴节目,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期刊与学者学术交流论坛暨主编面对面专场隆重登场,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卞亦文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高朋满座,《中国管理科学》主编蔡晨教授、Energy Policy期刊共同主编、Energy Economics、Energy 、Energy Efficiency、《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编委周鹏教授,《中国管理科学》执行主编李建平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熊熊教授、国际清洁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的共同主编王玉涛研究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副主任李琳副编审、《系统科学与数学》副主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and Information编委房勇教授等众多国内外管科主流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亲临现场,同与会学者及同学们面对面亲切交流。 主编们分别就各自期刊的办刊宗旨、特色和近年刊发论文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之后,论坛进入现场交流答疑的互动环节。广大与会学者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交流机会,纷纷踊跃提问,就向各期刊投稿论文及送审、刊发流程等一系列问题,与主编们展开了热烈交流。 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均为管理科学领域公认的主流期刊,借着召开本次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的契机,一次邀请到如此阵容的主流期刊主编、副主编队伍出席论坛,实属不易,在历次年会历史上也属罕见。论坛持续了近两小时,互动环节异常热烈,现场解答了数十位学者的问题。由于论坛时间有限,李建平教授建议没能完成咨询的学者现场扫码获取联系方式,会后继续与主编们进一步沟通。在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是广大学者学术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从投稿到发表,有漫漫长路需要跋涉,因缺乏经验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稿困难,更是学者们共同面临的苦恼。本次论坛把各大期刊主编请到现场,为大家传经送宝,指点迷津。走出会场的学者们纷纷表示,组委会如此安排,实为广大学者搭建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交流平台。 (来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官微)
2020.10.17